绍兴是“浙东唐诗之路”必经之地
发布日期:[2013-01-04] 浏览

石 森

    浙东唐诗之路的命题,1991年由新昌县的竺岳兵先生在南京召开的一次唐宋诗词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所谓“浙东唐诗之路”,就是从钱塘江的西兴出发,经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剡溪,再经新昌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的一条唐代诗人的“旅游热线”,全长约190公里。在《全唐诗》收载的2200余位诗词作者中,就有300余位颇有声望的诗人,在这条“浙东唐诗之路”上,写下了1000余首佳作。
    为什么唐代诗人对浙东那么向往和执着,纷至沓来,留下如此之多的篇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浙东镜湖、剡溪、天姥山等秀丽山水,确能吸引诗人前来采风吟诗;二是云门寺、大佛寺、国清寺等佛教名寺,使置身佛教盛极的唐代诗人前来烧香拜佛;三是百官朝舜、西施浣纱、曹娥投江,梁祝化蝶等美妙传说,促使好奇的诗人前来寻踪觅迹;四是大禹治水、卧薪尝胆、马臻筑湖等史迹遗存,趋势诗人前来歌功颂德;五是王羲之的兰亭雅会、谢安的“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等文人驿事,更能吸引诗人前来顶礼膜拜。绍兴处于唐诗之路的中间地带,是唐代诗人云游浙东的必经之地。其理由:
    1、绍兴是唐诗之路的中心集散地。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无论是交通条件、人文景观、富庶程度、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都远超周边地区。当时的唐代诗人,就是奔以绍兴为中心的历史遗迹、文物之帮、鱼米之乡和风景名胜而来的。千辛万苦而来的诗人,在游览绍兴后,很自然地到附近的地方走走,就同我们现在到某地观光,顺便把周边的景点也游览一下一样。至于是到剡溪还是天台山,纯出于诗人个人的爱好。事实也并非是每一位诗人,一定都要走完这条所谓的“唐诗之路”。
    2、绍兴处于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地。假设这条路径就是从钱塘江的西兴,经剡溪到天台的话,无论从水路还是陆路,在交通极为不利的唐代,要绕过绍兴是不大可能的。从水面走,浙东运河是就近连接曹娥江、剡溪的最佳水道,从地上走,萧绍平原是沟通嵊州、新昌最便捷的陆道,按常理,诗人绝不会故意绕开绍兴走远路的。事实上,大多数诗人都是在游了绍兴后,再踏上延伸之路的,都是出于各自的爱好和向往,根本就没有非到天台这个目的地的概念。喜欢山水的,领略了绍兴风光后,追随谢灵云的始宁别墅去了;爱好书法的,体验兰亭曲水流觞后,寻根王羲之的归隐处去了;崇尚佛教的,留宿云门后,西进叩拜天台宗也最自然不过了。即使有的诗人确实是奔天姥山或天台山而去的,绍兴也是连接两地的要冲。
    3、浙东古运河是联系唐诗之路的纽带。在相对落后的古代,只有水路和陆路两条路可供选择,而且水路优于陆路,是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后,使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漕运的“黄金水道”。隋唐之后,凡从北方南下的达官显贵,走的都是这条水路而直达杭州。浙东古运河是浙东运河的前身,史称“山阴古水道”,其历史比京杭大运河还要悠久。浙东古运河,贯通了曹娥江、姚江和甬江,并与剡溪和新昌江相连,将京杭大运河与浙东广大地区的水网连了起来,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水路奠定了基础。
    4、绍兴山水名胜是唐代诗人向往之地。早期的旅游文学主要是山水文学,风流倜傥的唐代诗人喜欢遍游名胜古迹。稽山鉴水更是风光秀丽、景色诱人。粗略统计一下,诗人涉足的景点就有镜湖、兰亭、禹穴、府山、会稽山、古运河、云门寺、山阴道、秦望山、若耶溪、射的山、石帆山、日铸岭、李斯刻石等数十处。尤其在镜湖、若耶溪、云门寺写下的诗篇居多,有百余篇。若耶溪是镜湖三十六源中最大的支流,从镜湖到若耶溪不长的两岸,沿线景观最密,到过诗人并产生唐诗也最多。李白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贺知章的“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的佳句都产生于这条短途上。
    要研究浙东唐诗之路,镜湖和会稽山是不可忽略的两颗璀灿明珠。这两颗“明珠”,一颗在水中,一颗在陆上,遥向呼应,相映生辉,成为山水之巍宝。相传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的镜湖,在东汉永和年间,经会稽太守马臻筑堤围堰后,八百里湖色景致更美。镜湖与浙东古运河融为一体,是诗人从水路抵绍的主要途径,人在镜中游、舟在画中走的意景,更是诗仙们所追求的。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诗句,道出了诗仙们的心声。会稽山位于浙东三大名山之首,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积淀深厚。元稹曾说“天下风光数会稽”,说明会稽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盛唐之前就已经有口皆碑了。
    5、云门寺是唐代诗人的重要驿站。云门寺坐落于绍兴县平水镇寺里头村境内,始建于晋义熙三年。这一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沉淀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和产生了太多的传奇故事。王献之曾在此隐居练字;《兰亭序》真迹曾长期保存在此,最终被唐太宗派监察御史萧翼从辩才手中骗取;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此主持了一次模仿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桩桩件件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名人和逸事,都与云门寺有关。以毛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唐代诗人,其书法造诣都普遍较高。能在充满墨香之地,品着黄酒吟诗作画,更是诗仙们刻意追求的幸事。另外,云门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支遁、昙一、辨才等高僧就出于此寺,晋安帝、梁武帝、唐太宗等10个帝王为它题名树碑,历史上的云门寺声名显赫。在佛教盛行的大唐,遇寺拜佛是其中的必修课,寺庙也以提供食宿乐以施好。因此,深居狭长山谷清静的云门寺,不仅为诗人满足了愿望,解决了温饱,而且提供了良好的作诗环境。由此可见,云门寺是一处集历史、宗教、文化、游赏于一体的古代文化胜地,是越中必游之地,尤其是文人墨客雅集的场所。凡到云门者,必宿于此,说它是“江南第一名人大客栈”一点也不过。
    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条“浙东唐诗之路”是留给浙东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综观现存创作于浙东的唐诗,不难看出,绍兴是唐代诗人真正向往的地方,是唐诗之路的中心集散地。如果没有绍兴这块风水宝地,没有绍兴这条浙东古运河,没有绍兴这么多的名人雅土,就很难促成这条“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